Sunday, June 8, 2014



不上天堂,不下地獄?

    俗語說:「生不入官門, 死不下地獄」。這可說代表我們凡

事謹慎,不願惹事生非的文化。但正如一切優點也可以在時移

勢易下變成缺點,謹慎可以被視為缺勇氣, 裹足不前,沒有

冒險精神。不願惹是生非也可以讓人覺得是沒原則,典型的牆

草。為免吃大虧,寧願不謀大利。這強調穩重的美德,也可

為枷鎖。就如沒有很多人會願意下地獄,但不願下地獄的人

見得喜歡上天堂。最好的折衷辦法是有一個既非天堂也非地

的中間地帶,讓我們可以隨遇而安。「惹不起總躲得起」是

多人的人生哲學。 商業社會教導我們如何討價還價, 難道

們不可以要求上帝設立一個中間地帶, 讓我們自理嗎?

    

    地獄不是基督教專有的觀念, 乃是許多宗教信仰共有的。

天堂和地獄這兩個詞及其同義詞能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共鳴,可

能也同時說明為何會有這兩個觀念存在:人心對正義的渴求

於罪惡把世界醜化。大家對許多不公平與醜惡的事,都有強

反感,在另一方面,我們若沒有親身經驗過完美,或看過描

完美環境是怎樣的作品,或想像過這完美境界有多美好。對

美的追求和嚮往從何而來,大家也許會持不同意見。但對罪

討厭和痛恨的根源卻不難尋。沒有人從未受過不公平待遇。

了保持自我心理健康,我們學會在某些環境下採取逆來順受

自衛法,但不代表我們心悅誠服。我們很能認同別人的不幸

遇。惻隱之心確是人皆有之。大家對某些惡劣環境被描述為

間地獄都會同意。因此地獄觀念若能嚇阻惡人不敢過份為非

歹,不難獲得全票贊成。若地獄觀是出於罰惡或警戒惡人,

堂觀有賞善成份也順理成章。 困難之一是何謂惡比較容易

定, 何謂善卻不易有公論。況且善的幅度也許比惡的幅度

大,且更難區分。 若誰該下地獄會引起激辯,誰有資格上天

堂會引起更大爭議。可是大家並沒有因此放棄這些觀念。渴望

正義會最後得勝是天堂與地獄觀不會被時代淘汰的最佳保證。


    讀者中也許有人認為道德標準十分受時代與文化影響,以

前被認為是犯罪的行為,現在已經被合法化。這文化不容許的

事,在另一文化中司空見慣。所以誰配上天堂和誰該下地獄也

是相對而非絕對的。 既然如此,天堂也許有該下地獄的人,

獄也許有該在天堂享福的人。 正義仍沒有獲得伸張,因此

有人認為自己只要問心無愧,上天堂也好, 下地獄也好,都

無關重要。這種君子坦蕩蕩的心胸不能不叫人敬佩。 可惜認

為自己平生不作虧心事者, 是以自我為標準,不認識罪的定

義是甚
他們往往違反了律己嚴待人寬的古訓,把自己的長

處和別人的短處作比較,又把自己的短處說成是在別的文化

中,這些短處不算是罪來饒恕自己,為自己掩飾。這種心態既

經不起任何宗教信仰的審核。也不能說服對他們有深入了解的

朋友。自從始祖違背創造主之後, 人的良心備受負面影響,

憑殘餘的正義感未能對何謂罪產生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不足為

奇,但其普遍地存在於各文化中卻是不辯的事實。 我們不能

因地域和時代在其結論上的影響而否定之。反過來說,因其結

論雖有小異仍大同,足證人心再敗壞,還不至完全失去對正義

的追尋。



    地獄是個怎樣的地方,許多宗教都有描述。雖然細節不一,

但其悲慘與恐怖情況一般可說是大同小異。連一些不視地

獄為惡人永久歸宿,只是在數不盡的輪迴中的一個站的宗教,


也把地獄描繪得淋漓盡致。並且把地獄分為許多層。( 把地獄


分為許多層,是增加或減弱其嚇阻力,請恕我不在這兒和大家


討論。)   聖經告訴我們地獄是拒絕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所賜的救

的人靈魂永遠的居所,下了地獄的人不再有脫離永遠受苦的

會。這地獄觀雖然有其嚴厲的一面,可是聖經對地獄的描述

十分簡單似乎不及其他宗教描繪的地獄那可怕所具備的嚇

力。 


主耶穌所講的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可算是對地獄最

清楚的描述,但大家讀路加福音十六章這段故事時,大概不會

太注意其中對地獄的描述,也沒有因地獄是如此可怕被嚇破

膽。因為那個故事的重點不在地獄如何可怕。其他的經文描述

地獄有不滅的火和不死的蟲。 另一個對地獄的稱呼是燒著硫

磺的火湖。我們可以想像其可怕,但聖經沒有刻意把地獄的悲

慘,用很多的篇幅,很生動的描述繪影繪聲, 藉以嚇阻人犯

罪。這是願意客觀讀聖經的人都會同意的。



    若以天堂有多美好作吸引,基督教的描述也遜於許多宗

教。連有些基督徒也要問,天堂會否十分乏味,因為基督徒在

天堂既沒有婚姻關係,也不必靠飲食維持生存,啟示錄中提到

的婚筵也缺乏對席上有何山珍海味的描述,一般人最嚮往,最

盡力追求要得到的種種享受,在天堂都顯得沒有意義和價值,

不及其他宗教描繪的西方極樂世界,或仙境, 或天堂,甚至

及文學家為大家刻畫的世外桃源或烏托邦那富有吸引力,基

督教為何仍保留這個既不夠嚇阻力又不夠吸引力的天堂與地獄

? 這是由於聖經只把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告訴我們,不是要和

其他宗教競爭,比賽誰的地獄夠嚇阻力,誰的天堂夠吸引

力。() 對基督徒說,天堂最大的吸引力是因為那兒有上帝的

同在。反過來說, 地獄最嚴重的處分是永遠與上帝隔絕。因

天堂與地獄之間不可能有中間地帶。



    從某一個意義看,我們現今便是處在這中間地帶,看不見

或沒有親身體會人間疾苦的人,或認為自己的處境大好,足以

自娛自樂的人, 對天堂不感興趣是常見的。可是沒有人能永

活在象牙塔中。更重要的是人人在死後都要面對上帝的審判。

審判基礎不是建立在自我的任何良好感覺,乃是建立在聖經所

啟示的標準。我們若願意客觀地研究這些標準,會發覺這些標

準一點也不能算是苛求。事實上,我們雖然離開能達到這些標

準的地步很遠, 但卻在別人因沒有達到這些標準而傷害我們

時,我們會用這些標準來責怪別人。既不要下地獄又沒有興趣

上天堂的人若認識人間便是這個中間地帶,大概會十分不滿

意。上帝的旨意不能通行無阻的地方,都免不了有憂傷與痛

苦。沒有上帝永遠同在的地方,不可能有完美的福樂。中國文

化十分正確地把美好的家庭關係放在福氣的首位。主耶穌告訴

我們,祂先回天家是要為我們預備地方。祂兩千年前第一次降

臨時被稱為以馬內利,繙譯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祂答應

在預備好地方後,要來接我們回天家,因為天父的心意是:

那裡,我們也在那裡。



    我要承認教會在幫助大家嚮往天家的教導上十分差勁。我

們的心思仍然太受世俗的思想影響。既然聖經沒有太多描述天

堂的資料,我們好像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課題。 忘記了要思

念上面的事,求在上面的事是聖經清楚的教訓。不夠強調主耶

給我們的模範禱告中的那句話:「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

同行在天上」。尋求上帝的旨意在每一個信徒身上得以成就是

預備我們上天堂的基礎。 我們若不願意認識, 不肯常常經歷

上帝為我們每一個信祂的人所預備的旨意有多美好, 一旦

上天是否會有極端的「文代震撼」是一個問題。


    天堂的特色除了是上帝的旨意能通行無阻,另一個特色是

充滿了愛。反之,地獄因為沒有上帝的同在,是一個缺乏愛的

地方,是一個只有鬥爭,仇恨,嫉妒,苦毒的地方。我不相信

經歷過抗日戰爭,中國的內戰,文化大革命等悲痛日子的人,

會選擇無限期地再重渡那些天昏地黑的日子。聖經很清楚地告

訴我們上帝是愛。上帝派祂的獨生子到世上來就是要顯明祂的

愛。愛使情人願意放下自己意願,聽從愛人的意願。我們若愛

上帝,認識祂我們預備的,永遠是最好的。渴慕與祂永遠在一

起,對祂的旨意心悅誠服地跟從,就不再是一種靈肉相爭的惡

鬥。 乃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有一首詩歌說: 有主同在,便是

天堂。盼望讀者都追求今生的生活因有救主的同在,在天如在

天。更因認識天堂的美好,能夠認同使徒保羅所說的: 「情願

離世與基督同在。 因為這是好符得無比的。」我們在地上生

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主的緣故為人而活。



  : 大家若碰過以天堂和地獄為傳教重點的教派,因而對基

督教生反感的話,請不要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其實其他宗教都

各有一些教派把其教義重點扭曲或本末倒置,我們在比較各宗

教信仰時不應把這些教派當成是該宗教的代表。


周達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