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9, 2014

上帝的創造

信仰淺釋         上帝的創造           

  自幼受無神論和進化論教育的朋友, 常常讀不完聖經的第一章. 可是他們早晚會覺悟無神論和進化論也是一種信仰, 而且一般人是未經自己仔細思考, 尋根究底後便接受了的信仰, 也就是說,因為被灌輸而盲目地接受了的一種信仰. 當大家願意用符合科學精神的客觀態度, 盡量排除一切成見, 不難發現基督徒中不缺比自己有思想, 有學養的人. 他們並不是盲目地接受了一種不合理的信仰, 不是因自信心不足, 需要拿信仰作柺杖的弱者. 當大家願意假設聖經所說的有可能是真理, 以開放的心來研究創世記和聖經其他六十五本書, 願意和基督徒討論信仰疑難, 會發現聖經是非常講理的書, 而且許多被認為不合理的經文或觀念都經過許多學者探討, 大部份有可以被接納的答案. 最特別的是每一個新信耶穌的基督徒, 都有一股盼望別人都信主的熱誠, 而且對人充滿愛心, 對事物充滿樂觀. 他們的人生有很吸引人的一些說不出來的質素.

  結構地質學的研究, 發現地殼表面層的移動構成了山脈, 讓我們對火山和地震有更好的了解. 我們可能讓這有限知識, 剝奪我們對崇山峻嶺的欣賞. 其實我們可以同時承認上帝能用衪所設立的各種自然律, 塑造許多怪異的巨石, 宏偉的瀑布, 穿越雲霄的雪山, 既幽深莫測又另有洞天的山穴等引人遊玩的名勝. 這比篤信地質學足以解釋一切, 而把上帝摒棄, 不是同樣合理嗎? 許多不去教會的人告訴我, 他們在爬山時, 特別感到與造物主接近. 我們若不是故意抑制上帝放在我們心中對衪的嚮往, 必然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何況地球在宇宙中不及滄海之一粟, 天文學家也承認對天體的觀測極有限, 宇宙形成的過程更眾議紛紛. 但有些人竟認為天文學已讓我們了解天地來歷而排除創造論. 這種坐井觀天議論上帝不存在, 既沒有根據. 也違背在知識暴長的二十世紀的發現, 就是對事物了解愈多, 也同時發現有更多等待大家去研究的領域. 換言之, 當我們知道愈多, 才更認識人類有限, 學海無涯. 但堅持人類知識總有一天會讓我們了解一切, 是迷信科學萬能的人的權利. 可惜這種信仰使他們失去以稚子心觀賞天地的奇偉浩瀚, 也失去了發現自我的其中一個途徑.

  『自從造天地以來, 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雖是眼不能見, 但藉著所造之物, 就可以曉得, 叫人無可推諉』. 這句話出自新約聖經羅馬書第一章. 若有人認為山川河嶽和未找到邊際的天外之天是死物, 不足以表明神的永能和神性. 那麼每一個細胞, 每一個遺傳因子組成之精確, 其相互關係之奇異; 病菌竟能對抗生素產生適應力, 使醫學界大感頭痛, 我們的健康備受威脅; 科技號稱先進, 卻連生命的最基本原素也未能被人創造出來; 這些難道也不能彰顯造物主創造的奇妙嗎? 由眾多細胞組成的低等生物, 以至以億兆計的細胞組成的高等動物, 其種類之多, 在各種氣候與不利條件下生活力之強, 都值得我們敬佩. 至於人體各部份配合的精密, 和運作的巧妙; 腦細胞數目之多, 結構之複雜, 所給我們的學習能力之強, 更是比任何動物優勝何止千百倍呢? 我們若一定要堅持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 委實是自以為聰明, 反成了愚拙. 初為父母的, 往往對自己生的小生命發出讚歎. 正常的人對新生嬰孩都很自然地被吸引和產生愛護之心. 我們堅拒這種人性最原始的直覺愛慕, 不願考慮這愛慕的來源, 堅持要求以信心跨越無數缺環的另一種信仰, 豈非更不合理嗎?

  上帝創造的奇妙, 不限於天地之偉大, 生命繁殖的奇妙. 更獨特的是每一個人都有天生的個性, 天賦的自由意志. 這個性雖然可以被後天教育左右, 卻沒有人能把它扼殺. 古今中外的獨裁者也曾想盡辦法要剝奪這「個別性」. 只有魔鬼比較狡滑, 因為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退而求其次地誤導人使用這自由來抗拒上帝, 反叛造物主. 只要大家肯花點時間去觀察, 會發現連弱智的孩子也有很強的個性. 這讓我們在一些有限的領域上可以窺見上帝創造的奇妙. 再者, 衪把自己的靈賜給每一個人, 讓我們都有良知, 使我們都可以與衪交往, 可以主動地愛衪, 順從衪, 敬拜衪, 跟隨衪. 並且尊重我們的自由意志, 容讓我們有反叛衪的可能, 這真是上帝創造的高峰. 雖然人上了魔鬼的當, 選擇反叛上帝, 但衪那既堅守原則又不輕易放棄的犧牲大愛, 使衪讓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降世, 道成肉身, 並為我們捨身十架, 要救一切願意認罪悔改, 相信接納衪. 真正歸向祂的人, 使這些人的生命有奇妙的大改變, 這重造的人生, 雖然沒有立刻成為至善至美, 但與那些因抗拒衪而陷於失控的人生相比, 確有天淵之別. 我們無視衪創造與重造的大能, 是誰蒙受最大的損失呢?

                                                                                        周達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